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,主题为“增强伙伴关系、共促可持续发展”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,让我们走进武汉船机,看看过往在标准制定上取得的成绩以及企业标准制定的意义。
主导、参与制订国际标准17项、国家标准23项、行业标准22项,制订企业标准1411项。在研国际标准3项、国家标准1项。
国内相关标准化组织委员4名,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组召集人1名,国际注册专家10名。
4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;3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;3项国际标准获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;参与的“船舶舾装、甲板机械标准国际化研究及应用”项目获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技术奖一等奖。
获得2025年湖北省标准化资助一项;获得2025年武汉市标准化创新贡献二等奖一项;获得2025年武汉市标准化创新贡献三等奖一项。
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武汉船机积极做市场的参与者和规则的制定者,深耕标准制定,着力抢占技术高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,取得了一系列出色成绩。
从“跟随”到“引领”。2017年武汉船机启动平台升降系统标准制定,联合国内设计院、船级社、船厂等各方力量集智攻关,于2018年形成标准草案,经过六年的厚积薄发,终于在2023年成功发布《船舶与海洋技术平台升降装置一般要求》。这项标准成功的将自身的技术路线、工艺规范、服务理念升华为企业、行业、国家乃至国际层面的共同遵循,实现了海工平台升降装置领域标准“零的突破”,为全球海工领域树立了统一技术门槛,标志着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实现了从“跟随”到“引领”的根本性突破。
从“博弈”到“共赢”。当今世界,标准制定不再是构建“技术壁垒”,打造“行业铁幕”垄断手段,而是逐渐成为凝聚共识,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。在船用起重机领域,武汉船机捕捉到“绿色船舶”环保要求,积极与产业上下游、学术机构、科研院校乃至竞争对手之间进行对话与合作,广泛征求用户、船东意见建议,将分散的创新力量整合为统一的技术路线与规范,成功发布船用起重机测量和使用维护两大国际标准。其中,噪音标准为起重工人的健康设立了“保护线”,不仅受到了行业普遍好评,也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通用的“绿色标杆”,使公司在起重机制造领域的话语权和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升,实现了“零和博弈”到“共生共赢”的跨越。
如今,在标准的引领下,武汉船机聚集行业力量,不断将绿色设计、智能设计、节能减排、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到标准中,强化到产品设计中,积极引导行业集群向绿色低碳转型,为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通过这些标准的制定,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,武汉船机从单一设备供应商,转型升级为拥有多功能支持性平台总装建造核心能力的企业,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。